-->
魏国-抖音百科
魏国国君为姬姓,魏氏,先祖毕万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的后裔。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担任晋大夫,获封魏地,毕万之子武子继承魏地及封爵,以封地为氏,称魏武子。[1]魏文侯二十二年(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国。[1][2]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改革,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魏武侯继位后,连年征战,不断激化与周边邻国的矛盾;又因重用贵族,导致人才流失。魏国地处中原,与秦、赵、齐、楚等国接壤,战事频发;魏昭王时,魏韩联军被白起率领的秦军斩杀二十四万;魏惠王时,又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相继战败,精锐尽失,魏国从此衰落。[4]魏惠王后元元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先是尊齐国为王以减轻东部压力,又联合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五国相王”的合纵战略,又试图招贤纳士,但收效甚微。因国都安邑靠近秦国,魏国被迫将都城迁至大梁。魏安釐王时期,魏国一度成为秦国附庸国,秦国加快对魏国领土蚕食,三年时间就夺取魏国八座城池并逼近大梁,魏国主动献出温地(今河南温县境内),又被秦国攻取怀邑(今河南武涉县境内)、郪[qī]丘(今安徽界首市东北)。信陵君魏无忌“合 纵连横”,联合楚、赵等国对秦国反攻,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已不能改变魏国的衰败。魏景湣王继位当年,魏国被秦军攻占二十座城池,国力彻底衰落。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军水淹大梁,魏国灭亡。[1][2][3] 魏国的崛起是魏文侯任用以李悝为代表的一批人才开始的,以至于秦国想要攻打魏国,有人劝秦国国君说,魏国国君重贤,对老百姓仁爱,上下一心,是打不赢它的。[1]而魏国的衰亡,也是从魏武侯及后继魏君怠慢人才、长期无视人才为发端的,逼走吴起,失掉孙膑,忽视商鞅、张仪、范雎、尉缭子等一流人才。墨子的“亲士”理论说,人君最重要的是厚待贤士,没有贤士,就没有国家长存。[5]魏国地处中原,四处树敌,四方征战,国力被不断削弱。司马迁说魏国之所以灭亡,是国家逐渐衰弱,积重难返,历史要求国家实现统一,秦国担当了这个历史责任。[1] 历史
建国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