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

吸血的小型昆虫、昆虫纲蚤目的俗称
跳蚤,是蚤目(Siphonaptera)昆虫的统称,简称蚤[2],吸食动物血液[5],因其擅长跳跃故名跳蚤[6]。蚤目是昆虫纲中一个较小的目,也是一个十分特化的目[2],分为3总科16科250余属[7]。跳蚤属完全变态,包括卵期、幼虫期、蛹(茧)期和成虫期4个阶段[4]]。成虫体小,体长一般为1-3毫米,个别可达约6毫米,怀卵期可达8-10毫米,左右侧扁。体常为褐色[4]。头小,无颈部,与胸部密接,口器为刺吸式[8]。无翅[2]。胸部的前、中、后胸彼此连合,可以活动[7]。足基节宽大,扁平[8]。后足发达,为跳跃足[4]
跳蚤分布在包括南极洲在内的所有大陆中,栖息在从赤道沙漠至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等的一系列栖息地宿主[9]。跳蚤是温血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寄主主要有两大类:哺乳动物(以啮齿目为主)和鸟类[4]。吸血是成蚤摄取营养的唯一途径[5],雌、雄跳蚤均吸血,吸血习性因种而异[6]。跳蚤善跳跃,也有一些可以爬行,偶有不具跳跃功能的跳蚤[10]
跳蚤刺叮、吸血后引起宿主剧烈骚痒,严重时导致续发性感染。除此之外,还会传播鼠疫、鼠源性斑疹伤寒绦虫等10余种危及人、畜的严重疾病[7],可通过生物、化学、物理和药物对跳蚤进行防治[11]。针对跳蚤的研究涵盖了种属的分类鉴定、地理分布、动物的体外寄生情况、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化、系统进化、新种报道、生态研究和预防控制等各个方面[12][5]

分类与命名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