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盛装舞步赛(英文全称Dressage & Para Dressage),又称马场马术或马上芭蕾,起源于公元前4-5世纪。盛装舞步可分为基础舞步和高级舞步,基础舞步主要有:收缩快步、跑步变换、肩内、斜横步等,是马术运动的基础。高级舞步有:帕萨基、跑步后肢旋转、哈弗帕斯(横步)等,其表现形式难度较大。20世纪初,盛装舞步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竞技项目。[1]
盛装舞步(Dressage)源自法文"训练"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骑兵训练马匹的方法。此项比赛旨在考验马匹的服从性、灵活性及与骑手的协调性;骑手与马匹须 合作演出一连串精心设计的优雅舞步动作,因此盛装舞步赛被形容为马匹的芭蕾舞表演。[2]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盛装舞步正式成为奥运比赛项目之一。在首届比赛中,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21名选手,携带各自的马匹参加了该项赛事。[1][3]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盛装舞步正式成为残奥比赛项目之一。在首届比赛中,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61名选手参加了该项赛事。由于各位参赛者的残疾损伤程度不同,组委会将该项赛事分为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均有两套奖牌,并有一枚团体奖牌。该届残奥会在此项目上共计发出27枚奖牌。[4]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