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津书院-抖音百科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始建于西汉的古代书院建筑
问津书院民间俗称孔庙,位于大别山南麓脚下、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孔子河畔,面积为32000平方米,是湖北省内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儒学建筑。[3][6][7]南宋末年,江西庐陵大儒龙仁夫在此首创书院。[8]1615年,黄州郡守将孔庙和书院合建,即庙学合一;建成后,湖广巡抚熊尚文亲临书院,取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命名为问津书院。[10]由于主要用来祭祀孔子,问津书院建筑沿袭孔庙建筑,其主要建筑包括照壁、仪门、大成殿、理事斋和四祠、二馆、二斋以及魁星楼、文昌阁、饱德亭等。[10] 明代中期至清初,问津书院为一座三高六矮十三幢宫殿式建筑,后屡经战乱,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和后期修缮,至2012年,书院残存讲堂、正殿和东西两庑部分建筑。书院的建造融合了儒家“中和”“中正”之美,建筑布局为中轴对称式,中轴线上为主体建筑,分列上、中、下三幢,自前而后,依次为仪门、讲堂、正殿;左右两旁为东西二庑;二庑之外,另建亭、斋、楼、阁数栋,整个建筑墙院护围,占地面积数十亩。此外,书院的选址上体现了道家的自然美,以大崎山、五云山、孔子山和孔子河的三山一水自然布景格局为依托,把建筑的人工美与环境的自然美统一起来,创造道家的天人合一综合建筑体。[8] 20世纪末,政府为保护古建筑,将问津书院中的学校迁出,取消院内教学活动。2012年 ,武汉市新洲区启动问津书院百年维修保护工程,历时三年恢复了其后庙前院、上庙下学的规制建筑。[7]2002年,问津书院被评为省级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022年,问津书院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 命名由来
据《论语》和《史记》记载,孔子及弟子周游列国到楚国途中遇孔子河挡道,河流水深岸阔,不知津口在哪儿。正在孔子踌躇岸边,忽见河的上游有两农夫在耕作,便叫子路前去问两人渡口之处,后称“孔子问津”。[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