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疣螈

蝾螈科疣螈属两栖动物
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1]别名描抱石、苗婆蛇、土蛤蚧[2][3]蝾螈科疣螈属两栖动物[1]雄螈体全长155-195毫米,雌螈体全长177-210毫米。其皮肤粗糙,[2]头后侧为橘红色,头背面有[luǒ]粒;[2]体两侧瘰疣密集,连续排列成纵行;背脊橘红色;[2]前后肢几乎等长,指、趾端钝圆,[3]呈橘红色;[2]尾部有瘰粒。[2]
贵州疣螈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中国贵州和云南[2][3]栖息地海拔高度为1500-2400米。[4]非繁殖期营陆栖生活,栖息于潮湿草坡、石缝、土洞中及缓流小溪、小水塘等。[5]夏季(繁殖期)喜在弱光、水流缓慢的水塘浅水处或溪沟附近的稻田和小水潭中活动,水底多为泥质。[6]
截至2019年,贵州疣螈的种群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同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易危(VU),[4]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其会捕食害虫,对农林业有益。[6]

形态特征

贵州疣螈雄螈体全长155-195毫米,雌螈体全长177-210毫米。其皮肤粗糙,[2]头后侧为橘红色,头部的宽度略大于长度,较扁平,顶部凹陷,头背面有瘰粒;[2]鼻孔较小,位于吻前端,颊部略向外倾斜,犁骨齿呈“/ \”形;[3]舌略呈长椭圆形,约占口腔底部的一半,前后端与口腔底相连,两侧略游离。[8]其体两侧瘰疣密集,略呈方形,并连续排列成纵行;体腹面较光滑,有横溢纹和小疣;背脊橘红色;[2]前后肢几乎等长,前肢4个指,后肢5个趾,指、趾端钝圆,[3]呈橘红色,[2]指长顺序3、2、4、1(1、4指等长),趾长顺序3、4、2、5、1,基部均无蹼,掌突、[zhí]突均缺;[8]尾部有瘰粒,[2]尾长60-90毫米,尾基椭圆形,向后侧扁,尾中段较前后段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