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

长江入海所形成的冲积平原
长江三角洲(英文名:Yangtze River Delta),简称长三角,位于长江中下游,濒临黄海与东海,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7°12′—35°20′,东经114°54′—122°12′,北起江苏盐城,南抵浙江台州,西至安徽安庆,东临黄海和东海。根据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2][1][3]
长江三角洲在河流沉积和海水顶托作用而形成,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包括江苏省的太湖平原、江淮平原和里下河平原,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和温黄平原,以及安徽省的巢湖平原和皖中平原等。区域内海拔高度大多在10m以下,兼有零星的低山丘陵,如滁州的琅[]山,南京紫金山常州的南山,以及少量的中山。[2][3][4][5]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热条件配合适宜,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无霜期长,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气温在14.2℃和17.4℃之间。全年降水丰沛,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于3-7月初的春雨、梅雨和暴雨,年降水量介于708mm到2000mm之间。由于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迅猛,近年来年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都有明显升高趋势,城市化效应明显。[2]
长江三角洲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由于长江三角洲适宜的环境,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了以种植水稻这一农业的基础经济形态。受地形及气候条件影响,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区内河川河川纵横,湖荡棋布,为农业及工业提供了极佳的自然地理条件,因此,长三角区域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3][6]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