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

上海黄浦区的江南古典园林
1
4
豫园,位于上海黄浦区福佑路168号[2],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已有450余年历史。原是潘允端为父亲安度晚年而修建的私家园林,后因家道中落,园林易主。19世纪后半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近代战乱与文革“破四旧”对园林造成严重破坏。1956—1986年,豫园经历多次复原重修,并于1961年正式开园。[6][3][7]
豫园是一座明清风格的江南古典园林,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艺术风格[8],修复后的园林既保存了传统古典园林讲究和谐共生的大格局观念,又融入海派园林的功能性、实用性与装饰性特点。[9]园区占地三十余亩,主要可以分为六大景区,分别是三穗堂景区、万花楼景区、点春堂景区、会景楼景区、玉华堂景区以及内园景区。其中主要景点包括玉玲珑、古戏台、观涛楼等。[10][8]园内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古树名木及明清家具、名人字画、泥塑砖雕、额匾楹联等文物珍品。[11][12]园林内文化活动丰富,如:昆曲表演、书画展览。清代以后,海上画派迅速兴起,海派画家常于豫园集会。2023年,豫园恢复了当时海派画家组成的组织——豫园书画善会。自明代兴盛的豫园元宵灯会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14]
豫园与露香园、日涉园合称为“明朝上海三大名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名园之首。[7]1982年2月,豫园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021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4]

历史沿革

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豫园是一座私人园林,园林主人名为潘允端(字仲履,号充庵)。潘家是当时上海的名门大家,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允端为了让致仕的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修建了这座园林,并聘请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取“豫悦老亲”之意,命名为“豫园”。[8][16][17]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园内又进行细节性增补,并且移入奇石玉玲珑以丰满园景。潘允端为其取名豫园,建成时占地70余亩。[18]后来潘氏家道中落,无力维护园林,园林几度易主。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当地乡绅买下豫园的土地并大致按照以往布局重建,为与东面的灵苑相呼应,故名为“西园”。[16][17]城隍庙内的东园与西园合二为一,并称为“豫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