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Food Quality and Safety),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属于工学类,专业类属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1]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食品学科基础知识、熟悉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前沿理论及现代科研方法、掌握科研和学术论文撰写技巧、具有较强科研能力与广阔知识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国内外学术文献资料、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理论创新精神、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知识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能够分析解决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和食品生产营销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毕业生可从事食品生产、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就业部门包括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及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等。[1][2]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6000—18000人。[2]据2025年6月阳光高考平台信息显示,中国共有262所院校开设该专业。[6]

专业设置背景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食品中各种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危害的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或增大。这些危害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与食物有关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多,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运而生,担负起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重任。[7]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研究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在食品行业内进行食品品质控制和卫生监督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