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

张爱玲创作中篇小说
《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是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于1943年11月首次发表在《杂志》月刊上。次年年初,上海杂志社将《金锁记》收录在小说集《传奇》中出版。[2][3][4][5]
《金锁记》以民国后期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曹七巧在封建主义压迫下曲折而不幸的一生。曹七巧出身小商户,被她哥哥卖到姜家,嫁给了患有软骨病的二少爷。在金钱与欲望的驱使下,曹七巧的思想逐渐扭曲,最终亲手毁掉了自己一双儿女的幸福。这部作品既揭示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又揭示了在金钱至上的环境下人性的弱点,显示了作家对世间人情,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深刻理解。在艺术特色上,小说综合运用了东西方多种手法,在深入使用心理分析的同时,将古典意象融入叙述中。[4][6][7][8][9][10][11][12]
在《金锁记》问世之初,由于与当时主流思想有所差异,未被主流文学认同,却深受上海民众的喜爱,获得了较好的发行和销量。1986年,随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传奇》,张爱玲的小说首次得到主流文学界认可,“张爱玲热”兴起,收录于《传奇》的金锁记也得到了重视,被夏志清赞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有多部舞台剧、电视剧、戏曲由《金锁记》改编而成,围绕《金锁记》的研究论文也显著增加。[5][7][9]

成书背景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经历了四年的“孤岛”时期和近四年的沦陷时期,上海的政治形势一片黑暗。许多进步作家隐姓埋名,远渡重洋,许多进步刊物被禁,文坛沉寂。但张爱玲不相信左翼文学的进步思想,也不想成为日本人和汪伪政府的政治工具,于是聚焦男女感情、平民生活,在萧条的文坛中立足。《金锁记》将视角聚焦于衰落士族的家庭琐事,以个人化的男女私情来对抗主流文学,力图解构斗争、远离政治,恰恰在两方争斗之间获得了一席之地。[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