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英文名称: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HUST),简称哈理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和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建设高校,被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和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5][2][4]学校前身之一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由新中国光学事业主要奠基人和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王大珩任校长。[5] 1995年,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 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哈尔滨理工大学[2][9];1998年,学校划归黑龙江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体制;2015年,学校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 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2年,再度入选黑龙江省新一轮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入选新一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5]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山东省威海市两地设有四个校区,其中哈尔滨市有西、南、东3个校区,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设有威海校区。总占地面积164.44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3.5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76.28万册,电子图书205.1万册,电子期刊37464册。学校设有15个学院、1个研究院、1个教学部,有党政管理部门与教辅单位30个。学校有69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7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2200人。[5] 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哈尔滨理工大学位列第233名。[7]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