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

元末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蒙语意为“定”。[1]字大用,蒙古族蔑里乞氏,[2]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自幼就异于常人,十五岁就担任皇太子怯怜口怯薛官[a]。之后历任成制提举司[b]达鲁花赤[c]、内宰司丞[d]府正司丞[e]等官职。至元统二年(1334年),被任命为同知[f]宣政院[g]事,后升为中政使[h];六月又升为同知枢密院事[i]。至元元年(1335年),因平叛有功,被任命为御史中丞[j],并掌握兵权。至元四年(1338年),升迁为御史大夫[k]。至元六年(1340年),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l],大改伯颜旧政,重开科举取士。脱脱执政期间,还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脱脱为应对危局,更改钞法,发行“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民心被赞誉为“贤相”。[3][4]至正四年(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5]至正九年(1349年),脱脱复出为中书左丞相,次年改任中书右丞相。[6]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黄河民工起义,镇压抗元红巾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被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惠宗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7]
脱脱是元朝后期蒙古贵族集团中少见的有见识、有能力的宰相。[8]元史》作者宋濂评价其为善于治国的忠臣。[7]

人物生平

幼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