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暑-抖音百科
中暑(heat stroke)是指在高温或高湿密闭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导致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3]。 正常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可维持稳定,当外界环境过热或湿度较高、不透风时,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水及电解质失衡、神经功能障碍等急症表现,从而引起中暑。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比如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户外活动等)等人群,更易于中暑[4]。 根据患者有高温工作或活动史,伴或不伴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脉搏增快、头晕、乏力、恶心、肌肉痉挛、疼痛、嗜睡、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表现,结合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可进行诊断。[1] 在中暑早期应尽快脱离高温或高湿密闭环境、快速有效地降低体温、补充缺失的水分及电解质,多数患者可自行好转,预后良好;若患者已发展至重症中暑,出现嗜睡、昏迷等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则在脱离环境及降低体温的同时尽早转运至就近医院救治,其预后与救治早晚密切相关[3]。 中国中暑的高发时间是6~8月份,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5]。有资料显示中暑导致的病死率也在逐年上升[6]。但目前的数据都局限于某个省份或城市,样本量相对较小,参考价值有限[6]。国外有研究资料显示非劳力性热射病在夏季热浪期的发病率为(17.2~26.5)/10万[7],院外死亡率达60%[7],ICU患者病死率为10%~65%。劳力性热射病占劳力性热致病患者的8.6%~18%[8],合并低血压时病死率>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