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语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本科专业,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4]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4]可从事外交部、海关等各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涉外企业、旅游企业以及军队、公安部门、安全部门等工作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外交部、海关等各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涉外企业、旅游企业以及军队、公安部门、安全部门等工作。[5] 专业发展
第一阶段1942~1945昆明国立东方语言专科院校——专业的依托;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为加强同东方独立国家的交往,培养针对东南亚地区的翻译人才,建立了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初期校址设在昆明。第二阶段1945重庆国立东方语言专科院校朝鲜语专科——专业的诞生;1945年,国立东方语言专科院校从昆明迁至重庆。在时任校长姚楠的主持下,增设了朝鲜语。自此,中国朝鲜语言文化学科开设最早的专业。第三阶段1946~1948南京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韩国语科——专业的迁移;1946年东方语专随国民政府一起迁至南京,并于该年2月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杨通方先生考入东方语专韩国语专科,成为中国韩国语科的首届学生。1947年韦旭升、张永静等第二批学生入学。第四阶段1949~1990年北京北京大学东语系朝鲜语专业——专业 的最终形成与初步发展;1949年,在政务院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东方语专并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此前北大东语系只有梵语、巴利语和阿拉伯语3个专业,这次改组不仅扩充了北大东语系的学科队伍,也为朝鲜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第五阶段90年代~至今北京,北京大学东语系朝鲜语专业——专业的蓬勃发展。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此后中韩两国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并有着深入的发展。这种局势的变化同样也给北京大学朝鲜语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6] 培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