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文物保护与修复(英文名: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美术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专业代码为130409T。该专业是一个文理艺工交叉、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3][4]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通过教授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工交叉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传授学生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能够从事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3]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考古专家、博物馆文物管理员等岗位,[3]也可报考北京铁路公安局、兰州铁路公安局等国家公务员单位。[5][a]

专业发展

教育部在2016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7〕2号)中,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内容里将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作为新增审批本科新专业,学科门类艺术学,专业类别归属于美术学类,专业代码为130409T[6]。截至2025年6月,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青岛电影学院等院校开设该专业。[1]

培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