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抖音百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简称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是一所位于中国 上海市 黄浦区 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院长为 夏强 。该院作为 上海 交通大学医学院的 附属医院 之一,仁济医院是 中国 最早的西医院之一,也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医疗机构之一,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是一个学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 三级甲等医院 。 [2] 截止2019年底,仁济医院共有正式职工3458人(不含南院)。其中正、副高级职称专家477名;博导126名、硕导173名。医院设有55个临床医技科室:消化科、变态反应科(过敏科)、心理医学科、全科医学科 等。 [5] 该院在 复旦大学 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7位。 [6]
历史沿革 仁济医院是英国 基督教伦敦会 (简称伦敦教会)在中英 鸦片战争 后创立的,其目的是通过医疗组织,施以小恩小惠,为英 帝国主义 在中国推行 殖民主义 服务。英国伦敦教会早在 1807 年即派传教士来传教,因受 清政府 的严格限制,收效甚微。1843 年英军第二次占领 舟山 时,洛克哈脱再次去舟山为英军效劳,开展教会医事工作。继 洛克哈脱 之后,代表教会医事委员会的 麦特赫斯脱(W. H. Medhurst) 牧师也手1843年12 月23日抵达 上海 。他们在城内大东门租借民宅,于1844年2月上旬开设了医院。但由于这些宅所不适宜办院,所以在同年10 月迁到南门外比较宽大的一所四合院住宅、能容纳 20 个住院病人。这就是上海最早成立的一所西医院,定名“ 中国医院 ”,亦称“华人医院”(它有别 于洛克哈脱医师专为外国侨民开设的私人诊所)。在最初8个月,约有8000 人接受治疗,其中男病人约占 4/5。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医学在上海的发展起点。 [7]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医院为了发展拟建更多房屋,曾商请 中国 社会名流贸助。至1902 年底,共募捐到8472 两银子建筑基金,最大的部分来自中国茶、丝和成品同业公会。1905 年伦敦教会派谈文卜医师(C.J.Devenport)任院长。1907年以55000 银元 向伦敦教会买下1446 平方米(2.169 亩)土地。通过募捐及借款重建女病房,设置60 张病床。1911年由医师拉尔卡卡(Dr. Lalcaca)家屑捐款,将山东路医师住宅改为拉尔卡卡纪念医院作为收贵病房。1913年又在男病房上加建一层,扩充男病房。因此,到20年代全院病床已近200 张,设有内科和外科。早期,仁济医院对病人实行免贵医疗,人们称它为“贫民医院”。经费来源完全靠社会捐款,而这段时期的募捐所得大部分用于向伦致教会购买土地,所以医院的扩展是级慢的。 1918年 开始设立“病床捐助基金”,为那些无力付费的住院病人提供帮助。这项垫金稻步增长,至1938年底基金资产超过了 56000 元,从而使医院能够自力更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