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科(Gentianaceae)为木兰纲(Magnoliopsida)龙胆目(Gentianales)的一科植物[1]。该科包含87属约1615-1688种,广布世界各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在中国约有20属419种[3],绝大多数分布于西南山岳地区[2]。其产于温带地区,多数种类生长于海拔2000-4800m的高山温带地区和高山寒带地区[4]。 龙胆科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斜升,有时缠绕;单叶对生,全缘,无托叶;花序一般为聚伞花序或复聚伞花序,有时减退至顶生的单花;花两性,极少数为单性;花萼筒状、钟状或辐状;花冠筒状、漏斗状或辐状,基部全缘,稀有距;雄蕊着生于冠筒上与裂片互生,花药背着或基着,二室,雌蕊由2个心皮组成,子房上位,一室,侧膜胎座,稀心皮结合处深入而形成中轴胎座,致使子房变成二室;柱头全缘或2裂;胚珠常多数;腺体或腺窝着生于子房基部或花冠上;蒴果2瓣裂,稀不开裂;种子小,常多数,具丰富的胚乳[2]。 龙胆科部分植物具有食用营养,其荇菜属(Nymphoides)荇[xìng]菜(Nymphoides peltata)[5][6]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营养丰富,是一种很好的绿色食品[7]。此外,部分如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8]、扁蕾(Gentianopsis barbata)[9]、花锚(Halenia corniculata)[10]、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a)[11]等物种可作为饲用植物[12]。且龙胆科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类群,其中许多种植为中药、蒙药和藏药基原植物,该科中约有12属70余种可作为药材使用[13],如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8]、龙胆(Gentiana scabra)[14]、青叶胆(Swertia leducii)[15]等[2]。除此之外,龙胆科植物中还有许多具备观赏价值的种属[16],本科中龙胆属(Gentiana)与报春花属(Primula)、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并称为“三大名花”,并在高山“五花草甸”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7]。由于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影响、分布狭窄等原因,龙胆科辐花属(Lomatogoniopsis)辐花(Lomatogoniopsis alpina)[18]于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为二级保护植物[19],还有一部分龙胆科植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如木里喉毛花(Comastoma muliense)、无柄蔓龙胆(Crawfurdia sessiliflora)、康定獐牙菜(Swertia souliei)等[20]。 命名
龙胆科的学名Gentianaceae是由模式属龙胆属学名Gentiana的复合形式Gentian-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Gentiana一词来自于亚得里亚海古国伊利亚国王根修斯的名字Gentios,据说在欧洲,是由他首先发现了龙胆草的性质[21]。Gentianaceae一词为复数形式,故在做主语时应与动词的复数形式搭配。本科中文名亦由模式属中文名“龙胆属”中的专名“龙胆”加上“科”字构成[22]。龙胆科植物多具苦味,特别是根,苦极似胆。在中国,中医学认为“苦则泄之”,用之作为泻肝胆实火实热的要药。旧时方术家常对权贵之物“称龙道凤”,以“龙胆”比拟此草本根的浓苦味,故称“龙胆草”[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