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梦家-抖音百科
陈梦家(1911-1966),笔名梦甲室、陈漫哉,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新月派后期代表诗人。原籍浙江上虞,1911年在江苏南京出生。[2] 陈梦家16岁开始写诗,师从徐志摩、闻一多等新月派诗人。1929年10月,陈梦家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3]1931年,年仅20岁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并以谐和的形式与内容突破了新诗走向僵硬与杂乱的困境,一举成名。[4][5]同年9月,集结新月派18位诗人的80首诗作出版《新月诗选》,并为之撰写长序,受到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的广泛关注。该年,陈梦家还与徐志摩等合作创办了新月诗派的重要刊物《诗刊》。第二年,受闻一多邀请,到青岛大学任其助教。继而 到北京的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就读,兴趣开始转移到古代宗教、神话和礼俗中。1934年,到燕京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跟从导师容庚专攻古文字学,此后皆致力于古文字学和考古研究工作。1937年后,在西南联大、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等高校任教,教授古文字学。新中国成立后,到中科院考古所任研究员。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两年后,下放到甘肃协助地方博物馆工作,开始接触到大量出土汉简,于是着手简牍[dú]学研究。文革开始后备受凌辱,1966年9月3日自杀身亡,享年55岁。[6] 陈梦家不仅被誉为“唐初四杰中的王勃”,[7]还同闻一多、徐志摩、朱湘被合称为”新月派四大诗人“。[8]与唐立庵、商锡永、于思泊、胡厚宣一同被称为“甲骨五老”,[9]所著《殷墟卜辞综述》是甲骨学百科全书式的著述。[10]陈梦家致力于搜集中国流散海外的青铜器,对青铜器物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1]他最先将考古学的方法应用到简牍研究中,开拓了简牍学的研究方向。[12]他所提出的汉字新“三书说”促进了卜辞语法研究的发展。[13] 人物生平
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