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英译:Xizang Minzu University),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西藏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校。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自治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中心)高校、教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3][13][14] 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西藏公学”于1957年6月由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1964年9月22日西藏工委常委会议决定将“西藏公学”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4月30日,学校被批准改名。1965年7月1日,学校举行挂牌仪式。2015年4月28日改名为西藏民族大学。[3][15][4]2019年10月,西藏民族大学承编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公开出版发行。[16]2020年7月,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正式启用。[17]2021年12月,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8]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a][1],并在拉萨建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57.48亩,校舍总面积49.8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达319万多册。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59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有在校生13225人,其中本专科生10937人,研究生2288 人。有教职工1328名(其中校本部991名)。[3] 西藏民族大学在2025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6]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