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旻

北汉初代皇帝
[mín](895年-954年(一说为955年)),原名刘崇,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北汉开国皇帝(951年-954年在位),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1][2][3][4]
刘旻年少时是个品行不端的人,喜欢赌博。后其兄刘知远镇守太原,他担任河东步军都指挥使,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刘知远在河东起兵称帝,建立后汉,刘旻被任命为特进、检校太尉。刘知远南征时,刘旻被任为北京(即太原)留守,镇守河东。后汉乾[yòu]四年(951年),大将郭威灭亡后汉,建立后周。同年,刘旻也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仍沿用后汉乾祐年号。北汉地狭人少,国力穷困,为了兴复后汉基业,刘旻积极组建军队,不建宗庙宫殿,减少官员俸禄以减少开支。[5]刘旻在位期间,频繁发动与后周的战争,并屡屡失败,对外送大量钱币契丹,与契丹约为叔侄之国,导致国内百姓赋繁役重,民不聊生。[1][2][6]乾祐七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刘旻向契丹借兵,趁机再攻后周,不料在高平之战中惨败,刘旻只身逃回太原。后周军乘胜追击,进逼太原城下,围城两月不克,刘旻忧愤成疾。[5]
北汉乾祐七年(954年)十一月,刘旻病死,享年六十岁。尊号为神武皇帝,庙号世祖。[1][2][3][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