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美国第31任总统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1],曾取中文名为“胡华”[3],后大多将其姓译作胡佛,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5]美国第31任总统(1929年~1933年)[1]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西布兰奇(West Branch),他的父亲是铁匠和农具经销商。胡佛在6岁时丧父,他的母亲也在四年后去世[1]。1891年,胡佛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1897年,胡佛被总部设在伦敦的贝维克·莫林采矿公司录用为工程师,并被派往澳大利亚工作。1899年3月,胡佛与妻子前往中国[3]。鲜为人知的是,100多年前,24岁的胡佛曾作为美国“白领”被派往中国河北唐山的煤矿“打工”,期间他在天津救下北洋总理唐绍仪之女唐梅,并通过矿产交易积累财富。1900年,胡佛出任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总经理。1902年,胡佛离开中国[3]。1914年,胡佛借鉴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帮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滞留在欧洲的美国人[1]。1917年,胡佛担任美国食品管理员。1920年,胡佛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4]。1921年,沃伦·G·哈丁(Warren G. Harding)选择胡佛担任商务部长[1]。1928年11月,胡佛在选举中击败民主党纽约州州长阿尔弗雷德·史密斯(Alfred E. Smith)[4]。1929年,胡佛就任美国总统[1][4]。1930年,胡佛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胡佛在其总统任期内由于处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不力而饱受诟病,导致其下台。[6]1933年,胡佛离任美国总统[1]。1964年10月20日,胡佛去世[4]
在担任美国总统之前,胡佛因为参与及领导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民的救济工作,尤其是在比利时的灾民救济,在国际社会被誉为“出色的人道主义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胡佛再次参与欧洲的重建工作[7]。胡佛信奉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哲学,提倡个人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基于这种思想认识,胡佛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8]

基本资料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美国第31任总统(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