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1]又称下元日、下元[2]、十月半[3]、下元诞、下元水官节、消灾日等。[1][4]下元节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合称“三元节”,[5][6]是中国古代除困解厄、祭祀祖先、祈福纳祥的重要节日。[1] 下元节的起源与中国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诞辰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中国古人认为下元节这天,水官会下凡来到人间为百姓消灾解厄,因此下元节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愿求福免灾的节日。然而,自民国之后,该节日在很多地方被逐渐淡化。[2][7][1][8][9][10][11] 下元节这天,人们会有修斋设醮、祈愿神灵、享祭祖先、吃节令食品等习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更是人们对幸福和祥和的向往。[1][12]
历史沿革
节日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