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皇陵-抖音百科
明皇陵位于中国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太平乡境内,距离凤阳县城约7千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寝。其建造始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后又两次大规模修建,并在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完工。陵墓内安葬有朱元璋的父母、兄嫂和侄儿的遗骨。[1] 明皇陵由外城墙、砖城和内皇城三重城垣构成。外城平面呈正方形,周长二十八里,四面墙正中各辟一门,北面为正红门三间。砖城为夯土内外包砖而成,呈长方形,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750米。内皇城为砖砌,内建九间正殿(即“皇堂”)等。[2]另陵前还有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雕人像。[3]陵冢位于内皇城后门(后红门)与砖城后门(南明楼)之间,封土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30米,残高约5米。自北向南轴线上,依次建有土城正红门、红桥、棂[líng]星门、砖城北明楼、明神道石刻(石像生28对)、御金桥、碑亭、皇城金门、享殿(九间正殿)、配殿、皇城后红门、覆斗形封土陵冢、砖城南明楼、土城南门等。[2] 明皇陵是明代最早修建的一座陵墓,仿明中都而建,对明孝陵的建造产生了重要影响。[2]明皇陵是凤阳县金红蓝绿四色旅游“金色游中都”板块中重要游览点。1982年2月23日,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 名称由来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将陵墓改称为仁祖陵。洪武二年二月,朱元璋下令立碑,将陵墓更为英陵。然而,礼部尚书崔亮认为历代的陵墓都有尊名,建议给仁祖陵加上尊称,同年五月朱元璋将英陵改为皇陵,并设立了皇陵卫来守护。[6][7]后为了区分于其他朝代的陵墓,人们在其名称前面加上了"明"字,称为明皇陵。[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