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鸥(学名:Larus crassirostris),[1]又称海猫子、黑尾叼鱼郎、乌尾尖鸥和中康满,[3][4][5]鸥科鸥属鸟类,[2]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4] 黑尾鸥为体长43-51厘米,体重400-675克的中型鸥类,[1]成鸟头、颈、喉、腰和腹部呈白色,两冀长窄,翼上深灰色,尾白而具宽大的黑色次端带,合拢的翼尖上具四个白色斑点。[8][9]眼黄色,眼睑红色,[10]嘴黄色,先端红色,脚绿黄色,爪黑色。[3]当年幼鸟通体褐色,具灰色羽缘,嘴偏粉色,脚粉色。[1][10]雌鸟与雄鸟形态相似,羽色无季节性。[4][8][11] 黑尾鸥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等地。[4][11]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和福建沿海等地。[1]该物种栖息于有礁石的海滨及内陆宽阔的水域,如海岸 沙滩、悬崖、草地以及邻近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4][12]通常在东部海岛繁殖,在海岸越冬,少数在内陆的大型湖泊越冬。[9] 2018年,黑尾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保护级别为无危(LC)。[6]2021年,黑尾鸥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7]
黑尾鸥捕食昆虫,在其繁殖期间食量尤大,为益鸟。[13]其也作为中药,可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用治热病后余热未清、咽干口渴、虚烦不眠和大便干结。[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