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鸮[xiāo](学名:Ninox scutulata)别名酱色鹰鸮、褐鹰鸮、乌猫王等,是鸱鸮科鹰鸮属鸟类。[1]鹰鸮为中型猛禽,[5]外形似鹰(Accipitriformes),雄鸟体长29.0~31.1厘米,体重212~220克;雌鸟体长28.0~31.3厘米,体重230克。[3][6][7]头圆,无明显面盘,上体为深褐色,前额为白色,肩部两边各有一列白斑;[8][9]喉部为皮黄色,且具有褐色的细纹;胸部为棕褐色;胸腹部为黄白色且有红褐色的纵斑;[8][10]尾为淡褐色,有5条黑褐色带状横纹。[11] 鹰鸮分布于亚洲(印度、中国、柬埔寨等)、欧洲(俄罗斯),[4][3]栖息于海拔2000米 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食用昆虫对农林有益。[4] 在2021年,鹰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同年[2]被列入中国《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12]同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3]
形态特征
鹰鸮为中型猛禽,[5]外形似鹰。[11]雄鸟体长29.0~31.1厘米,体重212~220克;雌鸟体长28.0~31.3厘米,体重230克。[4]鹰鸮雌雄同色,面部为灰白色,前额和眼先为白色,眼先具 有黑羽。[6]其虹膜为金黄色;喙为灰黑色,坚强而钩曲;蜡膜为褐绿色。其喉为皮黄色并具褐色细纹,胸为棕褐色,胸腹部为黄白色且有红褐色的纵斑。[8][10]鹰鸮头顶、后颈及背部上端为深褐色。两翼表面为浓棕褐色,肩羽各有一列白斑。[9]背部下段、腰至尾上覆羽逐渐变为淡棕褐色。尾羽为灰褐色,并具5条黑褐色横纹,端部近白色,初级飞羽为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色较浅,雄鸟翅长约22.6~23.4厘米,雌鸟翅长约23.0~24.0厘米。其尾下有12条黑褐色横斑。胫羽为褐色,羽的端部为棕黄色,跗蹠[zhí]表面有棕褐色短羽,趾表面有针状棕色羽毛。[4][11][6]爪为黑色,强健有力,大且尖锐,全部覆盖羽毛,尾脂腺裸出,第4趾能向后反转,有利于攀缘,趾为棕黄色。[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