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

中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
应用统计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统计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研究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大量数据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用以解决各个领域内的实际问题。[3]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度、收集、整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有关信息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应用统计学主要分为经济统计和现代统计两个方向。经济统计方向培养既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同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分析处理能力的经济统计人才。现代统计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统计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具有较宽广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水平计算机统计分析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计人才[4]。学生毕业后可在金融、咨询类企业从事数据分析、社会调查、风险管理、精算师等工作。[3]

专业发展

应用统计专业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统计学的历史渊源,大多数人认为其学术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历斯多德时代,是为研究国家经济问题才得以产生。到了十九世纪末,欧洲大学开设的国情纪要和政治算数等课程的名称渐渐消散,继而开设了统计分析科学这门课程。统计分析科学课程的开建表明现代统计发展阶段的开始。1908年,发布了关于检验的文献,表明了统计学 发展史时代的开启,并创立了小样本代替大样本的方法,开创了统计学的新纪元。[5]
我国应用统计专业发展于1950年。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从此开启了更加偏向实际操作的统计学。2009年,应用统计学专业在已有的数学的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和计算科学)基础上开设。2012年9月,教育部将新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代码071202)专业取代旧的统计学(部分,专业代码071601)专业。如今我国各高校大部分设立了应用统计专业,开设此专业的学校有133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