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

后秦第二位皇帝
姚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字子略,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二任皇帝。[2][4]
姚兴在前秦苻坚时任太子舍人淝水之战后,其父姚苌占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称帝,建立后秦,立姚兴为皇太子。后秦建初八年(公元393年),姚苌因病逝世。姚兴秘不发丧,自称大将军攻击前秦。建初九年(公元394年),姚兴与苻登大战,苻登战死,前秦灭亡。姚兴登基称帝,建元皇初。继承帝位后,姚兴外扩疆土,内固江山。对外,他平定关中西部及秦州一带的小股势力武装;抢占了河东郡(今山西临汾运城地区);统一关陇地区,实现了后秦北魏东晋三大政权鼎立的局面;占领洛阳,稳固和壮大后秦政权,基本控制黄河淮河汉水流域。对内,他打破官员民族和出身的[zhì]梏,广纳贤臣,善听意见,赏罚分明,推广法治建设,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鼓励农业建设,增加关津之税,宗教上倡导儒学,同时推崇佛学。姚兴晚年,由于征战过多消耗国库、苛捐杂税,以其子姚泓姚弼为首的诸子争斗影响了政治根基。[2]
弘始十八年(公元416年),姚兴逝世,谥号文桓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偶陵[a]皇太子姚泓继位。姚兴在位22年,在位时关中地区得到一段恢复和发展,被称为“俗阜年丰,远安迩辑”。但由于大量对外扩张与国内政治不稳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一年后,后秦覆灭。[3][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