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历史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或历史学学士学位[1]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主要研究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主修国家的历史、语言、文化、政治、社会、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要求本专业学生熟练掌握除英语外的另一门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外语。本专业旨在培养培养素质高、学识宽阔、基础扎实、适应力强的国际文化交流人才,并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外语翻译、国际商贸等工作。[1]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普通高校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50人以下。[2]

专业发展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是中国高等学校2011年新增的新型跨学科专业,以培养素质高、学识广、基础实、适应强的国际文化交流人才,并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跨学科专业。[3]在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将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的代码由060107S变更为060107S。[4]
在2020年2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将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分到历史学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代码变更为:060106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