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4
网师园(Master-of-Nets Garden[1])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5]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6]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7]辛亥革命后,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赠于其师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1940年,文物收藏家何亚农买下这座园林,复用"网师园"旧名,1950年何亚农后人将网师园捐献给国家。1957年左右曾驻军。1958年部队撤离,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占用大部,曾拟毁园办厂。同年,国家文物局、同济大学陈从周与市园林管理处同来调查,力主修复。4月,归园林管理处接管,迁出医院与8户居民,拨款4万元抢修。10月动工重修月到风来亭,新建梯云室及该处庭院,以墙分隔西部内院,增辟涵碧泉、冷泉亭等,配置家具陈设。东邻圆通寺法乳堂也归该园使用。1959年9月开放游览。[3][8]
1963年,网师园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3]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截至2023年12月,网师园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网师园分三部分,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主要景点有殿春簃[yí]、看松读画轩、砖雕门楼、引静桥、月到风来亭等。[4]

名称嬗变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3]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