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杜鹃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
4
兴安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dauricum L.),又名金达莱、满山红、达子香、映山红[1],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2]兴安杜鹃在世界分布于蒙古、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区,在中国主要产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满洲里)、吉林等地,一般生长在山地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桦木林下或林缘等地区。[2]
兴安杜鹃为半常绿灌木,高0.5~2米,分枝多;叶片近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叶柄被微柔毛;花序腋生枝顶或假顶生,先叶开放,具花梗花萼5裂,密被鳞片,花冠宽漏斗状,雄蕊短于花冠,花药紫红色,花丝下部有柔毛,子房密被鳞片,花柱光滑;蒴果长圆形。花期5~6月,果期7月。[2]
兴安杜鹃叶可提取芳香油,花大美丽,可做庭园绿化树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4][5]兴安杜鹃花中富含红色素,值得研究和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6]叶可入药,性寒味苦。功能止咳祛痰,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茎、杆、果含草鞣质,可提制[kǎo]胶。[7]兴安杜鹃录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版,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

演化

通过研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发现,兴安杜鹃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时期之间起码进行过了一次群体扩张,而在中国长白山地区的兴安杜鹃则是在第四纪全新世时期发生过群体扩张,兴安杜鹃的起源要早于第四纪。迎红杜鹃亚属植物开始分化的时间大约在第三纪中新世中期,与中国青藏高原地势变化的时间相吻合。迎红杜鹃亚属下就两个种,一个是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另一个就是兴安杜鹃,所以兴安杜鹃的起源时间很可能也是在第三纪中新世中期。同时根据谱系地理学的理论,避难所内的种群,由于具有长时间的进化历史,因此也具有更多较原始和特有的单倍型以及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以此进行推测,中国小兴安岭可能是兴安杜鹃的冰期避难所,这样兴安杜鹃才能从遥远的第三纪存活。中国东北的兴安杜类群有着显著的亲缘地理结构,在冰后期,并没有出现范围扩张和居群间的混合,导致来源于不同避难所的群体在本地独自进化,形成了兴安杜鹃类群在中国东北地区如今的分布格局,同时也导致了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