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灯记-抖音百科
现代京剧,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
《红灯记》是由同名沪剧改编的现代京剧,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八大样板戏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该剧目诞生之初,由翁偶虹、阿甲担任编剧,李少春、钱浩梁、刘长瑜、高玉倩等京剧名角演出,自1964年首演后引发强烈反响。[1][2] 《红灯记》剧本故事源自由沈默君和罗国仕共同创作、发表于1962年的电影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1963年2月,该剧本由凌大可、夏剑青执笔爱改编成沪剧版《红灯记》并公演,著名戏剧编剧阿甲在沪剧版本的基础上改编成京剧版本的《红灯记》。[3][4]在公演后,京剧版《红灯记》获得成功,成为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5][6] 《红灯记》讲述的是李玉和一家三代人为完成党组织任务,与日寇斗智斗勇、英勇献身的故事,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光辉的人格。[7][8] 剧中的唱段朗朗上口,在保留传统唱腔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作,留下了有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浑身是胆雄赳赳”“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等朗朗上口又富于表现力的经典唱段;但因其创作意图中政治色彩明显,使得情节和人物塑造都较为生硬。[3][9] 在京剧版《红灯记》取得成功后,1971年,由八一制片厂出品、成荫执导的同名电影上映,以京剧艺术电影的形式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此外,该作品还有钢琴伴唱、钢琴组曲甚至藏剧、维吾尔剧等多种版本。[3]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