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蒜兰属-抖音百科
独蒜兰属(Pleione D.Don)隶属于天门冬目(Asparagales)、兰科(Orchidaceae)[3],是兰科下极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一个属,该属约有33种(含9个天然杂交种),分布于尼泊尔和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及不丹,南部至老挝、泰国、缅甸及越南。中国作为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约有29种,其中16种为特有种[4][5],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中、华东等地[6]。 独蒜兰属植物为附生、半附生或地生小草本;假鳞茎一年生,常较密集,卵形、圆锥形、梨形至陀螺形,向顶端逐渐收狭成长颈或短颈;假鳞茎顶端具1~2 枚叶,叶脱落后顶端常有皿状或浅杯状的环;花葶亦生于假鳞茎顶端,与幼叶同时或先于叶出现;花单朵或罕有2朵,大而艳丽;唇瓣基部围抱蕊柱;蕊柱长,蕊柱足不明显;花粉块4,蜡质,具花粉块柄[7][2]。独蒜兰属植物一般为陆生、岩生或附生于从海拔1000米到4200米亚热带山区,主要以喜马拉雅区域为主[8]。 独蒜兰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也是亚洲多国的传统药材,早在150年前就被引入欧洲栽培,被誉为不怕寒冷的兰花,其中来自中国台湾的台湾独蒜兰(P .fermosana)更因获得了皇家园艺学会金奖而誉满全球。当今流行栽培的独蒜兰属原种有独蒜兰 (P. bulbocodioides)、黄花独蒜兰(P. forrestii)、云南独蒜兰(P. yunnanensis)等[9][10],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当前人工栽培技术尚不成熟和原生境的破坏及人为采集的影响,其野生居群急剧减少。2021年独蒜兰属所有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在2021年IUCN《红色名录》中将原生种的4个评为极(CR),7个评为濒危(EN),8个评为易危(VU)[10][11];后将自然杂交种的1个评为濒危,6个评为极危[10][11][12]。 命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