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神经科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生物科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
神经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大脑及其对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对神经科学的认识是本世纪的奇迹;不断提高对大脑的了解,科学家就能研究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病)和精神疾病的办法。神经科学研究也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正常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了解,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及治疗疾病的进程。神经科学研究还可以促进了解人类是如何学习的,从而更大程度优化人类智力。[3]本专业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神经科学高级专门人才。[2]

专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为人们更精确地认识大脑提供了可能;认知神经科学运用事件相关电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 电图、 脑磁图等神经成像技术, 把行为、认知和脑机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试图从分子、突触、神经元等微观水平上和系统、全 脑、行为等宏观水平上全面阐述人在感知客体、 形成表象、使用语言、记忆信息、推理决策时的 信息加工过程及其神经机制。[4]
认知神经科学一经诞生便对众多学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开启了 脑发育、脑认知、意识与无意识脑机制以及记忆 的脑机制的微观研究,验证过去许多脑伤或行为研究的理论,也开启了脑与心智研究的新局面。 认知神经科学有关研究结论和成果可为教育改革和人们的思维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可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学者提出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并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解读教育现象和规律,从而为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与教育政策奠定科学基础;于是,一门整合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神经科学诞生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