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瑜

中国内地电影导演、编剧
孙瑜(1900-03-21至1990-07-11),原名孙成玙,出生于中国重庆,中国内地电影导演、编剧,中国电影第二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1][4][5]
孙瑜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外受过专业教育的电影艺术家,也是最早使用运动镜头在实景中拍摄的导演之一,他用最原始的手工配音,为中国电影配上了最早的插曲,从而促成了电影与流行音乐的联姻,成为中国电影歌曲首创者[6][4]
留学回国后的孙瑜,最初梦想从事编剧工作,但由于职场失利,开始从事电影行业,后逐渐编导了《渔叉怪侠》《故都春梦》等多部电影[1][3][6]。1928年,孙瑜编导了人生第一部电影《渔叉怪侠》[7];两年后,导演电影《野草闲花》,他特地为此片创作了一首插曲《万里寻兄词》,并请唱片公司录成唱片,因此成了中国首部“配音有声片”的创作者[8][9][10]。1932年,导演作品《野玫瑰》,拓宽了中国电影的视野和容量;同年,写出了反抗日本侵略主题影片《小玩意》。1934年,拍摄了划时代影片《大路》,这部电影横跨了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11][12]。孙瑜的影片借鉴西方戏剧结构和新颖的电影手法,被同代著名的电影、戏剧艺术家沈西苓盛赞尊为“诗人”导演[8][13][14][15]。1951年,他因电影《武训传》受到由人民日报引发的全国性批判,此后便临来创作上的止步,后期的四部作品也只上映了《乘风破浪》和《鲁班的传说》两部,晚年的孙瑜渐渐离开电影行业,闲暇时间用来创作自传等文学作品。[1][16]
1990年7月11日,于上海病逝,享年91岁[1]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