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鹏程-抖音百科
杜鹏程(1921年5月5日-1991年10月26日),原名杜红喜,笔名司马君、普诚,陕西韩城人[2],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当代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3] 杜鹏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三岁丧父,幼时惨逢饥荒,11岁时因贫困辍学[1],在商店做学徒期间接触了民间流行小说,后离家半工半读,吸收了大量进步思想[4]。16岁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9月,杜鹏程前往延安大学,毕业后在基层教育工作中积累知识和创作素材,并在报刊发表通讯和报告文学[5]。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到《边区群众报》报社工作,延安保卫战爆发后随军作战,行军之余创作了《战争日记》[6]和《宿营》等作品[4]。两年后,随军前往新疆,任新华社第一野战分社主编。1954年,《保卫延安》正式出版,被誉为“史诗”般的作品[7],引起文艺界和读者的热烈反响。不久后,杜鹏程前往西安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平常的女人》《年青的朋友》《夜走灵官峡》等短篇著作相继问世[5]。解放战争后,杜鹏程参与铁路建设工作,并在1957年正式发表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1963年,《保卫延安》遭到封禁[8]。文革结束后,杜鹏程继续文艺工作,于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历史的脚步声》[9]。1979年4月,杜鹏程当选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10]。1991年10月,杜鹏程因病逝世,享年70岁[11]。 杜鹏程善于描绘特定历史时期下工农兵英雄人物的斗争过程,文字富含诗意和哲理[1],其代表作《保卫延安》提供了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范式,推动新中国文学艺术方向的确立,是当代文学史一重要里程碑[12]。 杜鹏程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文学的代表[13],有《历史的脚步声》等多部代表作被译成外文出版[14]。杜鹏程善于描绘特定历史时期下工农兵英雄人物的斗争过程,文字富含诗意和哲理[1],其代表作《保卫延安》提供了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范式,推动新中国文学艺术方向的确立,是当代文学史一重要里程碑[1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