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英文名: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工学大类中的能源动力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代码为080503T。[4]
本专业培养能够有效地应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设计、计算和分析,深入理解能源高效转化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核能、电力、制冷、低温、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石化、冶金、化工、新能源等中外大型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3]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共有174所院校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000-8000人。[1]

专业背景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化石能源是工业革命的基础,现在世界能源消耗的主力还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传统能源,但使用年限只有百年量级。各种新能源只占能源消耗不到20%的比重,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它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新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保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基于新能源产业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能源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0年7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2010]7号),其中包含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