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

中国文史学者、文物收藏家
1
4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号畅安,汉族,祖籍福建福州,1914年5月25日生于北京。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
1934年,王世襄考入燕京大学,1941年,他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论文就是《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之后在家继续撰写论文元至清部分。[2][4][5]48-50、3111943年冬天,他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师从梁思成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在这里,他开始了对漆器、家具的研究。[4][6][7]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世襄负责追缴战时遗失文物,他追回杨宁史收集的古青铜器127件和古兵器136件,其后不久,他又去日本追回107箱善本图书,拯救了大量国宝,维护了祖国利益。[8][9]1946年7月10日,他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改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1]1983年,他出版了关于漆器的文物研究著作《髹饰录解说》,上世纪80年代,王世襄将研究了几十年的明式家具整理出版为《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萃珍》,从此填补了一项学术研究空白,这套书还成为明式家具制造者和收藏者的人手一册的宝典,由此确立了他在文物圈乃至在民间的名气。1991年7月起,国务院为他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月,其专著《明式家具珍赏》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2000年,王世襄出版《锦灰堆》一书,出版后,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成为从事收藏和鉴赏者的必读书,半年内重印4次。这部著作被评为1999年十大好书。[12][3]3232003年12月3日,荷兰王子约翰·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89岁高龄的王世襄先生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2]他将获得的10万欧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中国希望工程,用于建立一所“中荷友好小学”。[2]2009年6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王世襄先生“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3]
2009年11月28日9时25分,王世襄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2]
王世襄无论是在弹琴、抄书、收藏家具、漆器、铜炉方面,还是养鹰、驯狗,逗蛐蛐儿、养鸽子样样精通,被人誉为“京城第一玩家”。他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书画、雕塑、烹[rèn]、建筑等方面。他对工艺美术史及家具,尤其是对明清家具、古代漆器和竹刻等,均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对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