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蟾蜍

蟾蜍科蟾蜍属两栖动物、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史氏蟾蜍学名Bufo stejnegeri),别名圆腺蟾蜍、癞蛤蟆蟾蜍科蟾蜍属两栖动物[1][2]。史氏蟾蜍体型小,雌性体长54~65mm(平均58.7mm),雄性体长50~58mm(平均55mm)[5][2]。头宽大于头长,吻较宽,吻端圆钝,吻棱明显,耳后腺近圆形,没有鼓膜。体背面为灰褐或棕褐色;背部黑纹呈“八”形;腹面淡黄褐色,斑纹不明显。四肢纤细较长,指长顺序为3,4,1,2[5][6][2][7]
该物种分布于朝鲜的中部山区、韩国中国[3],在中国分布于辽宁吉林南部[2][8][4]
成年史氏蟾蜍生活在海拔200~700m山区河流附近的杂草及灌丛中,常见于林道中央及两边,在溪流和河流中繁殖,喜栖息于石下,偶见于溪边碎石块附近,晴天温暖时活动较频繁[3][5][9][10]
1991年,该物种被列为中国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2000年,史氏蟾蜍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12]。2019年,史氏蟾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3]。2021年,史氏蟾蜍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3]

命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