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磷酸腺苷(英文名:Adenosine triphosphate,简写为ATP)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别名三磷腺苷[gān][1],腺苷三磷酸[2],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的核苷酸分子,属于生物有机化学领域的辅酶类物质,化学式为[3],分子量为507.18[3],其结构式可简写为A-P~P~P(A为腺苷,P为磷酸基团,~为高能键)[4]。 三磷酸腺苷是细胞的能量货币,是包括细菌、植物和动物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细胞代谢中所必需的。它被用于细胞内的能量反应和各种需要能量的过程(如传递细胞信号、神经信号和维持肌肉收缩等[6])[7],其体内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都需以三磷酸腺苷为中心[8]。在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途径进行[9]。生物体内主要产生ATP的生理活动有无氧呼吸、有氧呼吸、β-氧化和酮[tóng]症等。[6]一定含量的三磷酸腺苷溶于葡萄糖中静脉注射可以改善人体能量代谢[10],其二钠盐可以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心肌炎、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临床中ATP常与辅酶A、胰岛素配制能量合剂,用于脑血栓、心肌炎、肌肉萎缩等缺氧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由于外源性ATP难以透过细胞膜,其实际疗效尚未有明确结论。动物试验发现本品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有明显作用,可抑制慢反应细胞的钙离子内流,阻断和延长房室结折返环路的前向传导,大剂量尚可阻断房室旁路的折返性,具有增强迷走神经的作用,可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11] 纯净的三磷酸腺苷是白色粉末,可溶于水[5],熔点176 ℃[3],油水分配系数为-5.5[3],水解标准自由能为30.5 kJ.mol⁻¹[3]。三磷酸腺苷(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子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P)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易水解生成二磷酸腺苷(ADP)和正磷酸盐(Pi)并伴随放出大量能量[4]。三磷酸腺苷在生物体内转换为其他磷酸核苷化合物,如UTP、CTP、GTP、AMP和ADP。[12] 发现历史
1929年,德国化学家卡尔·洛曼(Karl Lohmann)等人在肌肉中发现了三磷酸腺苷。[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