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公约》,英文缩写UNFCCC[1]),是1992年5月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3],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由154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生效的一项公约[1][4],也是《二十一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3][4][5]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而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1]自1995年起,该公约缔约方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3]为加强《公约》实施,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并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2015年12月《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达成《巴黎协定》,提出温控目标并做全面安排。[4]截至2023年10月,共有198个缔约方。[6]截至2025年9月,共举办了29次缔约方会议。[7][8]
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于2025年11月在巴西贝伦举行。[7]

签订背景

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Ahrrenius)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多科学家深入了解地球大气系统,才引起广泛关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