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材料类类专业,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1]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通过教授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生产工艺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既可从事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2]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程设计、产品研发、材料分析、技术开发、生产技术、性能测试、材料评估、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相关的工作。[1] 专业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露端倪,以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和智慧生活逐渐成为下一阶段的社会新常态;复合材料作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不可或缺的高性能军工材料,是现代化先进航空航天器及尖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军民融合战略的推动下,复合材料也用于制造轨道交通、高压输电、风力发电、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高技术产品,因此,加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复合材料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显得至关重要,早期国内只有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少数几个学校开设了该专业;截止2019年,全国仅有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大学等高校的复合材料与工程通过了专业工程认证,在借鉴兄弟院校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复合材料专业特色性、应用型和卓越性的挖掘;针对航空航天工业与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特殊要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3]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代码由目录外080206W调整为080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