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1
4
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材料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该专业正式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之中[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授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种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材料制备、加工成型的基本技能,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工业、航空类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材料工程、质量检测等职位。[1][3]

专业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前身是186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之初的地质与采矿学科,后来学科经过发展逐渐衍生出冶金专业,之后从冶金中分化出金属材料专业,随着化工学科中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并入,最终形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4]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50年之后,中国材料科学在国内开始起步,国内各重点理工科大学在不同学科门类中都设有材料相关的系部。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科始于1952年成立的金属热处理专业和1955年成立的焊接专业;天津大学材料学科始于1952年成立的硅酸盐工学专业、1952年成立的金属热处理设备及车间专业和1958年成立的塑料工学专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仿照前苏联,专业划分细致,学生知识面较狭窄,培养的毕业生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可立即赴相应岗位任职。改革开放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理念和思路的转变,各大高校纷纷将分散在不同系部的材料学科资源加以抽提和整合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科趋势下,打破传统按照材料类别进行培养的模式施行大材料教育。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教学的各个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在教育部在2012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工学-材料类,现已有超过200所高等院校明确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