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是082803,学科门类属于工学,专业类别建筑类,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授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3][4][1]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建筑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和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3]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共有200所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2]截至2024年12月,风景园林专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0000-12000人。[5]
专业发展
建筑类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在20世纪前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筑学曾经是统领性的代表学科。它以城镇物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体型艺术和景致审美为基本的评判基准。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学科的分化与重组,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与建筑学一起成为三足鼎立的人居环境主干学科。中国的建筑学本科专业教育开始于1927年的中央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身),1952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设立造园组,1956年,北京林学院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国家特设专业。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曾长期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学科发展受到一定制约。2012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学科各自相对独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6]2012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代码080708W)、景观学(专业代码080713S)、风景园林(专业代码080714S)合并为风景园林(专业代码082803),由土建类专业变更为建筑类专业。[7]202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目录(2025年)》,风景园林专业仍属于建筑类专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