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修业年限四年,授予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3]1998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受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掌握信息技术领域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毕业后可从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装配等工作。[3]

专业发展

1958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原称无线电电子学、电子学等 [5]  。199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代码:071201,由无线电物理学(071201)、电子学与信息系统(071202)和信息与电子科学(071206W)经重新调整设立的宽口径专业,也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式出现[6] [7]  。20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代码由071201调整为080714T [8]。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工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代码为:080714T [9]

培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