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羽叶报春

报春花属植物
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 filchnerae Knuth)为报春花科Primulaceae报春花属Primula多年生草本[1],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保护等级为濒危(EN)[2],主要分布于陕西、湖北[1],生于海拔900-1000m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下、湿润且多砂石土壤上,分布地相对狭窄[3]
陕西羽叶报春全株被多细胞柔毛[4];叶多枚簇生,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矩圆形,羽状全裂,边缘具粗锯齿或再作羽状分裂,小裂片近线形[1],具锯齿,质地薄[4];花葶3-6枚自叶丛中抽出,伞形花序3-8花;花萼钟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1];花冠紫色,冠筒稍长于花萼,裂片阔倒卵形,先端具深凹缺[4]
陕西羽叶报春花形美丽,花期相对较长,开花后其锥状花萼增大形似灯笼,观赏价值高[5],且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6]

研究历史

陕西羽叶报春为世界上现存的濒危植物之一[7],在1904年德国植物学家W.Filchner于中国陕西秦岭采集到模式标本[5],次年植物学家Knuth发表该种并以其采集者的姓氏命名,且配有线条图[5],该模式标本保存于德国柏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二战时毁于战火[8],此后100多年未在野外发现其种。由于其模式标本二战时被毁,过去100多年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及绘图了解其形态,《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已经灭绝的物种之一《中国植物志》记载:“本种为一稀有种,除模式标本外,无人再次采得,有可能已绝灭”(见《中国植物志》第59卷第二分册第51-53页)[7]。直至2006年于湖北竹溪、竹山被重新发现,由于其分布地狭窄[5],对生境变化极为敏感,如果生长区域受到扰动,会对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9],因此,应加强对该物种的原产地保护和引种保护[5]。2015年3月下旬,张建强等在陕西省洋县秧田乡翁子沟发现并鉴定了陕西羽叶报春,并进行了标本采集,藏于中国陕西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SAN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