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

南宋中期丞相
史弥远(1164年-1233年),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yín]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南宋中期权臣。出生于四明史氏家族,其父为南宋重臣史浩[1][2]
史弥远于淳熙六年(1179年)补承事郎,并于两年后的[quán]试中获第一名。淳熙十四年(1187年),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绍熙三年(1192年),史弥远累迁至太常寺主簿,因父去世而回乡守丧。庆元二年(1196年),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此后数年,史弥远先后任太常丞、刑部郎官秘书少监等职位。开禧三年(1207年)十月,史弥远等诛杀韩侂胄[a],因功任礼部尚书,此后又获封伯爵,同知枢密院事,任太子赵询宾客[1][9]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升枢密院事,任右丞相兼任太子少傅。[1]金国讲和,约定输送岁币。[10]同年因母亲去世而回乡守丧。次年,回朝重新任职。嘉定八年(1215年),史弥远向金国试探减少岁币,但不被允许,此后他以漕渠干涸为由拒绝输送岁币。嘉定十年(1217年)金国攻宋,史弥远起初不想同金国发生战争,但国内主战势力迫使史弥远改变想法。史弥远在任命将领展开攻势,召抚金国国内反抗势力,并企图联合蒙古夹击金国。[1]嘉定十七年(1217年)宋宁宗去世,史弥远扶持赵昀继位,是为宋理宗,他因拥立之功被封魏国公。此后史弥远先后历任少师、太傅、太师等职位,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因病逝世,宋理宗追封卫王谥号忠献”。[1][11]
史弥远执政期间,对金国采取缓和的政策,只招抚金国国内的“忠义军”,直至双方关系破裂,他才对金国采取一系列攻击措施。对内史弥远为理学人士平反并追封,选拔贤良治理国家,同时也排斥异己,培植势力。平定内部叛乱势力,发行新会子,充实国家府库,后因滥发会子导致物价上涨,民意沸腾。[1][12][13][14][15][16]宋理宗对史弥远有一个很高的评价,称赞他“公忠[]运,定策元勋”。而元代文人方回则认为应当将史弥远“发棺戮尸,播告天下”。[1][1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