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甘草

豆科甘草属植物
洋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为豆科Fabaceae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又名光果甘草、欧亚甘草及落果甘草等[2]。其原产于欧洲南部及东部,亚洲西南部及中部地区,在非洲北部及大洋洲东南部地区也有分布[3]。在中国,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4]。洋甘草喜温带、温暖和亚热带气候[5],常生于河岸阶地、沟边、田边、路旁,在较干旱的盐渍化土壤上亦能生长[4]
洋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茎直立而多分枝,密被淡黄色鳞片状腺点和白色柔毛;托叶线形,叶柄密被黄褐腺毛及长柔毛;小叶11-17枚,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椭圆形,具短尖,基部近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密生的花;总花梗短于叶或与叶等长;苞片披针形,膜质;花萼钟状,萼齿5枚,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旗瓣卵形或长圆形,顶端微凹,龙骨瓣直;子房无毛。荚果长圆形,扁,微作镰形弯,无毛或疏被毛,有时被或疏或密的刺毛状腺体。种子2-8颗,暗绿色,光滑,肾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4]
洋甘草叶片可以作为茶叶替代品;提取物可制成利口酒;洋甘草粉还可以用于制作糖果等。洋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和提取物可用于制作牙膏及调味品,被用作烟草的调味剂及木材原料,还可以用作化妆品制备原料[5]。此外,洋甘草的根及根茎为中药材甘草的原料,其性甘、平,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6]

命名

洋甘草源自于希腊语中的“glyks”或“glukus”(甜的)与“rhiza”(根),是一种会开蓝紫色花朵的多年生豆科植物[1]。其英文名“Liquorice”一词来自于晚期拉丁语liquiritia[7],截至2021年,洋甘草的英文通用名称在英联邦大部分地区拼写为“liquorice”,但“licorice”一词也在一些国家使用[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