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

曹魏宗室
1
2
曹彰(公元189年~公元223年),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1]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生第二子,胞兄魏文帝曹丕,胞弟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2]
曹彰自年少起就臂力过人,骑射精湛,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成为像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大将,颇受曹操赏识。官渡之战胜利后袁氏残余势力北上投奔乌桓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白狼山之战,曹操兵出无终(今天津[]县),东攻乌桓。委任曹彰为北中郎将[3],行骁骑将军,夏侯尚参军,此战大捷而归。此时曹操与刘备对峙于汉水,曹彰带兵前往为其助战,曹操已带兵东还,命曹彰留守长安。建安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病危,临终前召见远在长安的曹彰,未至,曹操崩逝。曹丕即位后,多次为曹彰封食邑。公元223年,曹彰疾[hōng]于邸,谥号“威”,是为任城威王。[4]

人物生平

年少立志

曹彰,字子文。年少便擅骑射,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英勇过人。多次跟随曹操征战,意志慷慨。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读诗书,不好圣贤之道,却喜欢骑马击剑,这只能对付一个人,有什么用呢?"于是督促曹彰读《诗经》《尚书》。曹彰对身边的人说:"大丈夫就应该做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带兵驰骋沙场,驱逐戎狄,建功立业,哪能做个博士呢?"[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