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

后周开国皇帝
1
4
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别名郭雀儿,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皇帝(951年2月13日~954年2月22日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史称“后周太祖”。[2][3][4]
郭威出生于邢州尧山,其父母早亡,十八岁时被潞州留后李继韬征为兵卒,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唐时期,得到时任后唐明宗李嗣源副侍卫的石敬瑭信任。石敬瑭[táng]建立后晋后,开始跟随时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的刘知远。后晋开运末年(946年),晋少帝石重贵契丹俘虏后,郭威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因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2][5]
郭威登基后,勤于政事。在政治上,整顿朝纲,重修律例,任用贤臣;在经济上,为百姓减税纾[shū]困,停罢营田、招抚流民;在军事上,抗击契丹,开拓疆土。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他还废除苛敛、减轻盐税、放宽皮革禁令,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6]后周显德元年春正月壬辰日(954年2月22日),郭威因病驾崩,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死后由养子柴荣继承皇位。[2][5]
陶懋炳在《五代史略》中称赞郭威“算不上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但堪称五代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后周的改革创于太祖而成于世宗,为北宋开国奠定基础”。[7][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