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Marathon)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也是奥运会田径比赛正式项目之一,自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起就被列入比赛项目。马拉松比赛分为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四分马拉松(10公里),其中男子马拉松和女子马拉松均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分别于1896年(男子)和1984年(女子)进入奥运会。马拉松运动起源于公元前490年的希腊,希腊人击败波斯人赢得马拉松战役胜利后,希腊士兵菲迪波德斯从马拉松跑回雅典,宣布完胜利消息后倒地死去。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为了纪念菲迪波德斯,专门设置了从马拉松跑到雅典的长跑比赛。最初,马拉松比赛全程为40公里200米,1920年,经过精确测量更正为42公里195米,从此成为马拉松比赛的正式距离。[2]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4] 马拉松运动在近代传入中国,1910年11月17日,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马拉松比赛。[4]1957年11月24日,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同样在南京市举行。[5]
马拉松比赛最初没有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2004年1月1日开始,国际田联宣布,马拉松开始拥有世界纪录。[6]男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为2小时00分35秒,由肯尼亚选手基普图姆在美国时间2023年10月8日的芝加哥马拉松赛中创造;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为2小时09分56秒,由肯尼亚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