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1
4
孙过庭(646年-691年),名虔礼,杭州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曾任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中国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3][4]
孙过庭出身寒微,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勤苦钻研达二十年之久,终于自学成才。到了40岁,才做了“率府录事参军”,因操守高洁,遭人谗议丢了官。辞官归家后他抱病潜心研究书法,撰写书论,可惜未及完稿,孙过庭因贫病交困,暴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逝世于691年。[5][3]
孙过庭在探讨书法艺术时,强调了在掌握篆、隶、草、章等各种书体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到艺术层面的重要性。代表作品有《书谱》《草书千字文》《佛遗教经》。[6][7][8]

人物生平

孙过庭生于646年,杭州富阳人,一作陈留人,历任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与书法家王绍宗极友好。孙过庭出身寒微,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勤苦钻研达二十年之久,终于自学成才。到了40岁,才做了“率府录事参军”,因操守高洁,遭人谗议丢了官。[5][3]